最新目录

当代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创新研究(2)

来源:当代外国文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医养结合投融资模式的多角度分析 从三个角度分析医养结合适合的投融资模式。养老服务涉及到土地、资本、经营、管理等多个方面,各部门之间相

三、医养结合投融资模式的多角度分析

从三个角度分析医养结合适合的投融资模式。养老服务涉及到土地、资本、经营、管理等多个方面,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比较困难,故养老产业长期以来存在着管理和服务效率低下的难题。将医养结合的不同模式经过三个角度研究,与投融资模式分析比较,得出每种模式最适合的投融资方法。

(1)政府角度

为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政府提供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政府通过调整公共产品的供给满足社会共同利益,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主要推动者。通过分析各投融资模式中政府职能的体现,及考量医养结合模式后社会福利的大小,验证该模式的适合情况。

(2)企业角度

作为融资主体的企业与慈善机构不同,通过对养老产业进行投资,实现自身利润增长,将医养结合视为投资理财方式。分析在满足盈利的同时增加社会福利的大小,根据企业的盈利方式,找到使企业利润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模式。

(3)家庭角度

医养结合能够满足养老需要、减轻家庭负担。对于独居老人家庭,分析医养结合模式对老人养老需求的实现能力;对于需要赡养老人的家庭,对比医养结合实行前后对家庭的影响情况,找到适合的匹配模式。

四、医养结合投融资模式的风险分析

医养结合产业PPP模式涉及到政府、民营企业和养老需求者三方,故我们主要从政策风险、金融风险、运营管理风险、市场风险四个角度讨论医养结合机构运用PPP模式需要面临的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医养结合产业在试行PPP子模式时,遇到的政府不合理干预及政策不稳定的风险。诸如:私人部门特许经营项目期限的变更、政府对该项目扶持力度的变更、政府在决策和审批方面的低效率、政府由于经济原因违约等等。

金融风险主要体现在融资方面,是指项目所在地金融机构、商业保险机构等不愿涉足或附加高条件参与医养结合产业发展的风险。医养结合属于“人对人”服务,盈利性较弱,公益性较强,运营风险高,因此大多金融机构面对其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多持观望态度。

运营管理风险主要是运营过程中由于错误的预期实际成本、收益水平低、管理沟通不协调、服务质量不统一、专业人员经验不足等造成的风险。

市场风险包括养老服务需求变动、市场竞争等。目前,家庭养老模式正在发生转变,符合当代人养老需求的项目会因社会发展快、养老需求更新过快而面临竞争淘汰风险。随着医养结合产业PPP模式的兴起,当相关的投融资理论趋于成熟,社会资本可能会集中投入到养老产业,导致同业竞争加剧。

五、医养结合投融资的可行性分析

1.养老需求巨大

从各地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支付意愿的调查结果来看,需求受到偏好、价格和收入三要素的影响。对于失独或是无自理能力的老人,社会更应该给予医疗养老的照料。因此,医养模式在我国有良好的受众群体,能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

2.资金来源充足

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医养结合投融资模式逐渐多样化起来。参与医养结合融资项目使企业利润和社会形象同步提升,进而提高企业参与医养结合模式的积极性。一些慈善服务机构的出现更好的引入了市场机制和社会资本,如社会公益组织的投入、福利彩票、慈善捐助、社会众筹等,在满足需求侧的前提下发展服务供给侧。同时,受人口老龄化、新医改政策等因素影响,医疗健康行业投资活跃度的逆势上涨显示出这一行业的投资价值,吸引了一众投资人,医养结合模式资金前景可谓一片大好。

3.政策支持

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医养结合”的发展。2015年1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2016年10月国务院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重点阐述了“医养结合”模式,标志着我国养老服务进入实战阶段;2017年6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提出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等。

六、研究意义

1.实践意义

(1)对于政府而言,该研究有助于国家出台更有效的投融资方面的制度法规,在充分考虑各种医养结合机构接收老人的标准、运营风险、财政能力、综合收益等基础上,科学决策,吸引民间资本,争取早日实现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完善体制。

文章来源:《当代外国文学》 网址: http://www.ddwgwxzz.cn/qikandaodu/2021/0708/526.html



上一篇:浅谈当代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下一篇:当代内源性医学发展史

当代外国文学投稿 | 当代外国文学编辑部| 当代外国文学版面费 | 当代外国文学论文发表 | 当代外国文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外国文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