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叶以前书评致敬陈志华(7)

来源:当代外国文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当雅典人在独裁者统治之下时,并不比他们的任何邻人高明,‘但是当他们被解放之后,每一个人就都是尽心竭力地为自己做事情了。(35/54) 他在介绍文

当雅典人在独裁者统治之下时,并不比他们的任何邻人高明,‘但是当他们被解放之后,每一个人就都是尽心竭力地为自己做事情了。(35/54)

他在介绍文艺复兴大师伯鲁乃列斯基时高度赞扬说:

(他)出身于手工业工匠。他在同教会的教条和城市统治集团的愚蠢作斗争时,也同行会工匠惯有的墨守陈规、固步自封的狭隘性作了斗争。他钻研了当时的先进科学技术,特别是机械学;他掌握了古罗马、拜占庭和哥特式的建筑结构;他在雕刻和工艺美术上有很深的造诣;经过刻苦的努力,他熟悉了古典建筑。……但他的历史功绩并不仅仅在于把古典文化重新引进到建筑界,而是推陈出新,创造了全新的建筑形象,如佛罗伦萨的主教堂的穹顶、育婴堂、巴齐礼拜堂等,为一个生气勃勃的时代开辟了道路。(107/159)

而在评论18、19世纪之交拿破仑统治时期的法国建筑时,他则批评说:

同启蒙时期和革命时期那些敢于突破一切金科玉律、驰骋创造幻想的建筑师相比,这时的代表性建筑师的精神状态就低得多了。(195/268)

毫无疑问,从马克思主义出发,陈志华还会对劳动阶级的创造和普通大众的审美表现出由衷的赞赏。如他评论16世纪德意志城市中的市民建筑说:

这些住宅的风格很亲切,活泼美丽,散发着乐生的气息。房子的主人,亲身参加它的设计和施工,他们怀着对当前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他们的简朴的家宅上造起尖顶。(165/231)他评论俄罗斯民间木建筑时说:

复杂的组合体形,轻巧的户外楼梯和平台,经过匠师们的精心安排,活泼而又亲切。窗扇、山花板、阳台栏杆等地方点缀着雕花,留着分明的斧痕,染上鲜亮的颜色。日子是艰辛的,技术是粗拙的,但房屋流露出农民淳厚朴实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烈的爱。(172/239)

在评论俄罗斯的华西里·伯拉卡内教堂时又说:

(它)是世界建筑史中的不朽珍品之一。它独特的形象来源于民间的木建筑,俄罗斯淳朴的农民,披着毡篷,拖着桦木鞋,却孕育了这样光华灿烂的纪念物,他们有多么深的智慧。这座教堂,以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鲜明地体现了俄罗斯历史上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胜利这个伟大的主题。(173/242)

对普通大众审美的肯定令人想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美学界的大辩论。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美学家蔡仪和他的修正者李泽厚认为审美就有社会性,因此也具有阶级性。有别于朱光潜所代表的“主观说”,他们还认为美具有客观性[5]。在《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叶以前)》中,陈志华也认为建筑美具有客观性,因而也具有规律性(121—122/176—178),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对他建筑美学观的影响。

除了上述这些特点之外,这部教材还有两点难能之处。第一是有很多讨论结合了作者对于中国现代建筑创作实践的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些讨论有:社会实践对审美习惯形成的影响(55—56/86);开放和相互学习对建筑艺术发展的促进(71/ 105)(或许作者感到在开放的中国这一点已不必再于书中强调,第四版中该段被删除);泥古不化和片面追求新颖尖巧均是形式主义(104/154—156);以及文艺复兴建筑家对“实用、经济、美观”原则的提倡(120—121/176)。第二是文字精准洗练并富有感染力,文笔优美。如他在介绍印度的泰姬-玛哈尔陵(图8)时写道:

建筑群的色彩沉静明丽,湛蓝的天空下,草色青青托着晶莹洁白的陵墓和高塔,两侧赭红色的建筑物把它映照得格外如冰如雪。倒影清亮,荡漾在澄澈的水池中。当喷泉飞溅,水雾迷蒙时,它闪烁颤动,飘忽变幻,景象尤其魅人。为死者而建的陵墓,竟洋溢着乐生的欢愉气息。(253—254/344)

在介绍日本建筑时他说:

日本建筑没有中国建筑那样的雄伟壮丽,气象阔大;也没有朝鲜建筑那样的豪壮粗犷、刚强奔放。它以洗练简约,优雅洒脱见长。日本匠师是使用各种天然材料的能手,他们对自然材料潜在美的认识能力,在世界上是出类拔萃的。竹、木、草、树皮、泥土和毛石,不仅合理地使用于结构和构造,发挥物理上的特性,而且充分展现它们质料和色泽的美。竹节、木纹、石理,经过匠师们精心的安排,都以纯素的形式交汇成日本建筑特有的魅力。(262—263/353)这两点使得这部关于外国古代建筑史的教材对于中国读者更有现实意义,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图8 泰姬陵(图片来源:金婕摄影)

文章来源:《当代外国文学》 网址: http://www.ddwgwxzz.cn/qikandaodu/2021/0708/539.html



上一篇:在运动中深化友谊共谱合作新篇章外国驻重庆领
下一篇:中外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

当代外国文学投稿 | 当代外国文学编辑部| 当代外国文学版面费 | 当代外国文学论文发表 | 当代外国文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外国文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