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德:叶廷芳那辈学人的翻译,影响的不只是(2)

来源:当代外国文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2-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像叶先生他们这一辈,在改革开放后提出审美现代性,让我们意识到审美上我们完全可能有诸多的可能性,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恰恰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当

像叶先生他们这一辈,在改革开放后提出审美现代性,让我们意识到审美上我们完全可能有诸多的可能性,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恰恰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当代艺术的多元景观,也跟叶先生他们所提倡的这些观念是有着紧密联系的。这也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审美其实是处于流变之中的,有着一定的延续性,但这种延续性时间久了又可能会僵化,束缚我们的审美想象,所以需要有一些新的东西来不断挑战这种预设或者传承,走向一种未知的审美前景。

有了这样一种开放的心态,我相信可以告慰叶先生的是,在今天或者以后,我们还会不断迎来新的审美的现代性。

《现代审美意识的觉醒》,叶廷芳著,华夏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1995年。

译者、写作者与活动家

新京报:在日常生活中,你对叶先生有一个怎样的印象?

陆建德:

他特别喜欢跟人来往,有著作也会送给朋友,我也有他的著作。他的家乡是衢州开化,开化有一种茶叶叫龙顶,我想起来,他原来身体比较好的时候经常到家乡去,从家乡回来就会给我带他的龙顶茶,他一再强调龙顶茶比杭州龙井茶还要好。后来他身体不太好,行动就少一些了。

新京报:刚才聊到几位非常重要的译者。还是再具体问一下,你认为译者在文化层面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陆建德:

太重要了。昨天我还在上海参加一个活动,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一个翻译奖。大量读者读作品,虽然是读卡夫卡的作品,但他毕竟不是读原文的,要靠中文来认识卡夫卡,如果通过中文来读卡夫卡,到底是读卡夫卡还是在读叶廷芳?这是一个经过叶廷芳消化的卡夫卡。译者不可能完全抹去他的自我,所以像叶先生,他的看不见的精神其实都渗透在这些翻译文字之间。我们在怀念叶先生的同时,要看到翻译者有他们不可抹杀的巨大的功劳。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研究的语言有精湛的研究;另一方面,他们的中文写作都是相当不错的,这是外文所的传统。像更早的冯至先生他们,中文都是特别好,有了好的中文才可以成为好的译者。

《论卡夫卡》,叶廷芳编,叶廷芳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新京报:说到“好的中文”,刚才也一再提到叶廷芳先生的随笔写作,你怎么看他的随笔写作?

陆建德:

他的随笔写作是带有抒情意味的,想象是发散性的。这里我一定要强调的是,他对各个地方的文化事业也抱有关怀精神,比如说对北京古城的保护,他都有很多见解。除了写作之外,他在文化上也是个活动家。

采写|张进

编辑|青青子、罗东

校对|赵琳

文章来源:《当代外国文学》 网址: http://www.ddwgwxzz.cn/zonghexinwen/2021/1216/621.html



上一篇:“深入生活”已经在现当代中国文学中过时了吗
下一篇:“艺术新世纪·22年22人”2022中国当代实力派艺术

当代外国文学投稿 | 当代外国文学编辑部| 当代外国文学版面费 | 当代外国文学论文发表 | 当代外国文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外国文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