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艺术教育的媒介交互维度(4)

来源:当代外国文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注释: ①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66. ②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160. ③贺志朴、姜敏.艺术

注释:

①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66.

②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160.

③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159.

④歌德谈话录[M].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32.

⑤亚·阿斯特吕克,刘云舟.摄影机——自来水笔,新先锋派的诞生[J].世界电影,1987,(06):22-26.

⑥杨树宝.面向新世纪的美育与素质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4:157.

⑦王凯.论数字媒介对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7.

⑧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160.

⑨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5.

[1]爱克曼.歌德谈话录[M].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亚·阿斯特吕克,刘云舟.摄影机——自来水笔,新先锋派的诞生[J].世界电影,1987,(06):22-26.

[3]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

[5]杨树宝.面向新世纪的美育与素质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4.

[6](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5.

[7]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8]王凯.论数字媒介对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7.

[9](美)保罗·莱文森.新新媒介[M].何道宽,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文章来源:《当代外国文学》 网址: http://www.ddwgwxzz.cn/qikandaodu/2021/0707/518.html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构建的战略研究
下一篇:当代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及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当代外国文学投稿 | 当代外国文学编辑部| 当代外国文学版面费 | 当代外国文学论文发表 | 当代外国文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外国文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