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艺术教育的媒介交互维度

来源:当代外国文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媒介的发展与艺术的发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当前媒介的急剧变革对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带来极大的挑战,特别是艺术教育领域。当代艺术家贺志朴和姜敏曾在《艺术教育学》一书中将艺

媒介的发展与艺术的发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当前媒介的急剧变革对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带来极大的挑战,特别是艺术教育领域。当代艺术家贺志朴和姜敏曾在《艺术教育学》一书中将艺术教育划分为四大门类,即视觉艺术教育、听觉艺术教育、视听艺术教育以及想象艺术教育。在这四大门类中,虽然每一种门类所运用的媒介有所不同,但最终的目的是一样的,即以自由、超越的审美快感使人们受到规范、节制和净化,从而使人们拥有一种超脱的人生境界和旷达的人生态度。艺术教育与媒介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艺术教育的视角下,媒介是传播艺术的“中介”,例如影视艺术;在媒介的视角下,艺术教育模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从单一的表现形式向综合的表现形式不断发展,例如数字媒介。但是媒介日新月异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所以对于艺术教育和媒介的关系,我们要辩证地看待。

一、艺术教育与媒介的概念和关系

(一)艺术教育与媒介的概念

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媒介进行的教育活动,其形式和功能都与艺术有关。确切地说,都受制于艺术本性。而这种特征决定了艺术教育始终是审美与非审美的融合统一、超越与功利的融合统一、感性与理性的融合统一。同时,艺术教育还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育形式,以艺术作品为媒介,在施教者的引导下,受教者通过对艺术形式的观照来把握“情意”。所谓“情”是指受教者在观照艺术形式后,学会用情感的宣泄实现自我的净化;“意”是指受教者在观照艺术形式后,从中获得教益。总而言之,艺术教育要求施教者创造、选择、运用艺术,充分发挥艺术的教育功能,要求受教者自觉地接受艺术感染、陶冶、锻炼,实现艺术教育的作用。

“媒介”在当今多元化社会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词语。那何为媒介?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是20世纪媒介理论的先驱,于1964年在《理解媒介:论人体的延伸》一书中提出:媒介即万物,万物皆媒介,媒介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凡是能够使人与人、人与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任何物质都是广义的媒介。这里的物质包括有形和无形的东西,简言之,“媒介即讯息”。之后,我国传播学者段鹏在《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中指出,媒介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如电话、计算机以及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与传播技术有关的媒体;二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输的组织或机构,如报社、电台和电视台等。”①由此得知,媒介是一种传播的方式,是信息传递的载体,是沟通思想的基础。

(二)艺术教育与媒介的关系

艺术作为人类表达自身以及世界的一种文化形式,从最初的创作到作品的展现,各个环节都与传播紧密相连。尤其是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传播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着艺术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一部艺术史可以看作是一部艺术传播史。美国传播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于1948年在《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一书中曾提及传播过程中的五要素,并总结出“媒介是传播研究的关键问题”。由此推理得知,在艺术领域中艺术与媒介是密不可分的,并且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第一,艺术构成的物质基础是媒介。因为任何艺术都是通过一种或多种媒介进行传达的,即艺术的编码、储存、传输、解码等传播过程是基于媒介的物质属性。第二,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符号结构与形式特征,如电影和小说是两种不同的媒介。

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媒介的施教者与受教者双方共同参与运作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使得施教者与受教者学会跨越时间和空间进行“对话”。而对话的目的在于:“感悟、体验不同风格和流派的艺术家的心灵历史、言说方式、表达技巧。”②以杜夫海纳评罗丹的青铜塑像为例,即“他说铜像有一只手,这只手不能拿东西,不能抚摸,不能用来祝福,它并没有延伸和连接到人类现实生活的世界。然而,我们在欣赏它时就会感到,‘这只手表现的是有力、灵活,乃至温柔;这只手用手背上突起的青筋诉说人类的苦难,诉说对平静和休憩的渴望。但这只手不涉及任何事。它所表现的一切都寓于自身,也只有它向我们打开的那个世界才真实。这个世界里没有真的手,但也只有不真的手才成了真实’。”③同时,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感染效果。《歌德谈话录》一书中说:“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所以我只让你看最好的作品,等你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础,你就有了用来衡量其他作品的标准,估价不至于高,而是恰如其分。”④所以,要求施教者所选择的媒介一定要具有感染性,能够使受教者培养一定的审美鉴赏力、艺术敏感力以及道德情怀,这样才能达到艺术教育的目的。故而,艺术教育对媒介的依赖不言而喻,换言之,艺术教育的发展取决于媒介的发展。

文章来源:《当代外国文学》 网址: http://www.ddwgwxzz.cn/qikandaodu/2021/0707/518.html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构建的战略研究
下一篇:当代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及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当代外国文学投稿 | 当代外国文学编辑部| 当代外国文学版面费 | 当代外国文学论文发表 | 当代外国文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外国文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